國衛院鍾老師研究室冥想週報(2025/9/17~2025/9/23): 呼吸之間──找回內心的平靜
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,我們常常忘記最簡單卻最有效的平靜方法就在我們身邊──呼吸。近十年的科學研究揭示了呼吸冥想如何透過調節大腦神經活動、自主神經系統以及情緒狀態,幫助我們找回內心的平靜與情緒平衡。
冥想練習
本週主題:呼吸之間──找回內心的平靜
神經科學層面
呼吸冥想能有效重塑大腦情緒處理機制,降低大腦邊緣系統的過度活躍,優化腦波模式,進而強化情緒控制能力。
生理指標層面
透過深呼吸練習,身體會產生顯著的平靜反應,包括心率變異度提升、壓力荷爾蒙(如皮質醇)下降,以及血壓的有效改善。
心理健康層面
全面的心理健康提升體現在壓力顯著下降、焦慮與憂鬱症狀的改善,同時增強正面情緒體驗,並深化內在覺察與自我連結。
呼吸如何重塑大腦的情緒處理
神經連結發現
透過鼻子吸氣時,大腦邊緣系統活動顯著增加,相較於呼氣時有明顯差異,包括與情緒和記憶相關的嗅腦皮質、杏仁核、海馬迴等區域。
腦波變化
慢呼吸練習(<10次/分鐘)會增加大腦α波功率並降低θ波功率,反映大腦處於更放鬆且清醒的狀態。
情緒控制強化
前額葉皮質等與情緒控制相關的大腦區域活動增強,提升情緒調節能力。

💡 什麼是邊緣系統?
邊緣系統就像是大腦的『情緒與記憶中樞』,把外在環境刺激(例如看到危險、感覺到壓力)轉換成情緒反應(恐懼、焦慮),並透過下丘腦影響身體的生理反應(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)。

💡 什麼是前額葉皮質?
前額葉皮質就像大腦的『理性指揮官』,能壓制『情緒發動機』(杏仁核)過度的反應,幫助我們冷靜思考、做出更有智慧的選擇。
研究來源:Zelano et al. 2016, Journal of Neuroscience; Zaccaro et al. 2018,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
身體的平靜反應:生理指標的顯著改善
1
心率變異度提升
慢呼吸練習能顯著提高心率變異度(HRV),表示副交感神經張力增加,有助於身體進入放鬆的「休息消化」狀態。
2
壓力荷爾蒙下降
8週腹式呼吸訓練後,參與者的皮質醇(壓力荷爾蒙)唾液濃度顯著降低,同時專注力測試表現提高。
3
血壓改善
規律的慢深呼吸練習可平均降低收縮壓約6 mmHg,降低舒張壓約3-6 mmHg,效果與飲食調整、運動等生活方式介入相當。
6
收縮壓降幅
mmHg平均下降
8
訓練週數
顯著改善時間
研究來源:Ma et al. 2017, Frontiers in Psychology; Steffen et al. 2021, Frontiers in Psychology
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
1
壓力水準顯著下降
系統性分析12項隨機對照試驗(785名成人)顯示,呼吸練習顯著降低主觀壓力水準,無論健康與否皆有效果。
2
焦慮憂鬱改善
呼吸訓練對焦慮和憂鬱情緒有中等程度的改善效果,統合效應量約0.3-0.4,達到統計顯著性。
3
正面情緒提升
練習者報告舒適度、放鬆感、愉悅感與活力提升,同時焦慮、沮喪、憤怒和困惑感等負面情緒明顯減輕。
4
內在覺察增強
透過持續將注意力拉回呼吸,冥想者增強對內在身體感受的察覺力,學會以更平和的態度覺察內在經驗。
研究來源:Fincham et al. 2023, Scientific Reports; Weng et al. 2020,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
透過AIZEN來練習呼吸
可以透過AIZEN的「科學冥想」中的呼吸訓練,循序漸進練習呼吸。當中包含了三個單元:
單元一:
認識呼吸──呼吸的奧秘和科學新發現
單元二:
正確呼吸的好處──啟動身體自癒力,找回身心健康
單元三:
最新的呼吸科學──徹底轉化身心,提高免疫力的呼吸訓練
本週最新冥想研究搶先看
鄉村長者減壓減孤獨
印度研究顯示正念減壓課程對300位高齡者的顯著效果
成人ADHD症狀紓解
韓國統合分析證實正念介入對成人ADHD的療效
心靈療法輔助醫療
國際研究支持冥想等靈性介入在醫療照護中的應用
8週正念課程助鄉村長者減壓減孤獨
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研究團隊針對20家老人院的300位高齡者進行了一項突破性研究。參與8週正念減壓課程(MBSR)的長者,相較於對照組展現出顯著的心理健康改善。
研究結果令人振奮:正念組的正念程度平均提升25%(對照組僅5%),壓力程度降低30%(對照組僅5%),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。更重要的是,許多參與者表示感到更有連結感,孤獨感明顯降低。
研究來源:Mindfulness and mental well-being among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: A mixed-methods study, Geriatric Nursing
25%
正念程度提升
參與者正念技能顯著改善
30%
壓力程度降低
心理壓力明顯減輕
300
研究參與者
大規模樣本增加可信度
正念訓練有助紓解成人ADHD症狀
韓國研究團隊發表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,為成人注意力缺陷/過動症(ADHD)的非藥物治療提供了重要證據。研究分析了10項隨機對照試驗,評估正念介入對成人ADHD患者的療效。
核心症狀改善
自評注意力/過動症狀顯著改善(效應量SMD約0.48),他人評估的症狀表現也有明顯進步(SMD約0.32)
日常功能提升
參與者的日常功能表現顯著提升(SMD約0.56),生活品質獲得實質改善
情緒影響有限
研究發現正念介入對負面情緒(焦慮抑鬱)及正面情緒的影響均未達顯著水平

什麼是SMD (標準化平均差)?
SMD (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) 是一種衡量介入效果大小的統計量。它將不同研究的結果標準化,以便進行比較。一般來說,SMD 的絕對值:
  • 0.2 為小效應
  • 0.5 為中效應
  • 0.8 為大效應
本研究中,SMD 0.48 和 0.56 表明正念介入對ADHD核心症狀和日常功能具有中等程度的積極影響。
研究來源:Mindfulness-based interventions for adults with ADHD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, Medicine (Baltimore)
心靈療法輔助醫療的科學證據
一項涵蓋美國、歐洲與中國8項研究的統合分析,為心靈介入措施(包含冥想、祈禱、正念訓練等)在醫療照護中的應用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科學支持。
研究結果顯示,與一般治療相比,加入心靈/冥想介入的患者在多項重要指標上都有明顯益處。患者對心靈支持療法的滿意度普遍超過80%,在安寧緩和醫療等情境中滿意度最高。
70%
焦慮程度降低
顯著的焦慮症狀緩解效果
75%
生活品質提升
患者整體生活品質明顯改善
65%
慢性病症狀改善
中等程度的症狀管理效果
80%
患者滿意度
對靈性支持療法高度滿意
研究特別發現,療效在老年人、慢性疾病患者,以及參與以冥想為主的療程之受試者中特別突出。這項證據強調了在傳統醫療中整合靜坐冥想等靈性關懷的臨床價值。
研究來源:Spirituality and Medicine in the USA, Europe, and the UK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Integrative Approaches to Patient Satisfaction, Quality of Life, and Health Outcomes,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
給冥想練習者的實用建議
根據本週研究發現,以下是冥想練習的一些實用建議,有助於提升身心健康:
1
呼吸練習建議
正念呼吸是冥想的核心。每天花幾分鐘專注於吸氣和呼氣,感受身體的變化。這有助於降低焦慮,提升專注力。
2
練習頻率與時間
研究顯示,規律性是關鍵。即使是每天10-15分鐘的短暫練習,長期堅持也能帶來顯著益處。
3
不同族群的適用方法
對於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,可選擇較溫和、舒適的冥想姿勢,並可搭配引導式冥想。對於成人ADHD患者,可嘗試簡短、高頻率的練習,並使用專注於聲音或身體掃描的技巧。
4
結合醫療照護的建議
冥想可以作為傳統醫療的有效補充。建議與您的醫生或治療師討論,將冥想納入整體健康管理計畫中,特別是在緩解壓力和慢性病症狀方面。
過往冥想週報
探索我們過往的冥想研究週報,深入了解各項主題與最新發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