鍾仁華博士:生物資訊與遺傳統計學研究室
鍾博士現為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,專長為生物資訊、遺傳統計學及複雜疾病研究。擁有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博士學位,並在基因分析方法學方面具備豐富研究經驗。
查看著作
減輕照顧壓力的新工具──開發「CSI-based 模型」
在臺灣,長照需求隨著人口老化快速增加。除了專業人員,家庭照顧者(informal caregivers) 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,他們往往是無酬的家人或朋友,提供日常生活協助、情感支持甚至醫療照護。然而,長期照顧也會帶來沉重的身心負擔,甚至讓照顧者本身成為「隱形病人」。
為了更好地理解並減輕這種壓力,我們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新的「照顧者壓力指數模型(CSI-based score)」,用於更精準地評估家庭照顧者的負擔,並探索哪些因素會加重壓力、以及哪些長照服務能有效幫助照顧者。研究成果已刊登於 BMC Geriatrics
研究怎麼做?
研究對象
分析 超過 28,000 份來自南部某縣的長照 2.0 個案資料(2019–2022)
方法
從原始的長照評估問卷(超過 300 項問題)中,挑選出與 國際常用照顧者壓力量表(CSI) 相符的題目,建立一個改良版的「CSI-based 模型」。
驗證方式
結合政府制定的「高負荷家庭照顧者初篩指標(PSI)」與專家評估,比對模型能否有效區分「高壓力」與「低壓力」的照顧者。
後續分析
找出影響照顧者壓力的關鍵因素,並追蹤高壓力照顧者使用長照服務的時機與效果。
發現了什麼?
126 個風險因子
研究團隊共找出 126 個顯著影響照顧壓力的因子,包括:
  • 同時照顧其他失能家人或三歲以下幼兒(壓力最高)
  • 照顧者本身的就業狀態與健康狀況
  • 照顧對工作與生活計畫的干擾
  • 被照顧者的失能程度與失智行為症狀(如幻覺、攻擊行為)
高壓力照顧者更早使用長照服務
研究顯示,壓力較大的照顧者會更快尋求長照服務,特別是 陪同外出、陪伴服務與喘息服務
哪些服務能有效減壓?
  • 居家服務(如翻身拍背、協助醫療處置)、日間照顧服務、以及 營養餐飲服務,明顯降低照顧壓力。
  • 巡視服務(白天到宅查看)則意外與壓力增加相關,可能與照顧者需同時兼顧工作有關。
為什麼重要?
這項研究首度在臺灣的大型長照資料中,建立了一個 可操作且符合國際標準的照顧壓力量表模型。其意義包括:
早期識別
幫助政府與醫療單位 更早找出高負荷照顧者,及早提供協助。
政策依據
為政策提供科學依據,建議強化 喘息服務、居家照護與彈性支持措施
未來發展
提示未來可結合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,進一步預測照顧壓力與服務需求。
小結
家庭照顧者是長照體系的重要支柱,但他們的壓力往往被忽視。這項研究不僅開發出一個新工具來量化照顧壓力,也找出了最需要幫助的高風險族群,並證實部分長照服務能有效減輕負擔。這不僅有助於改善照顧者的生活品質,更能提升整體長照服務的效率與公平性。

研究成果
國衛院團隊開發的「CSI-based 模型」已成功應用於分析超過28,000份長照資料,為臺灣長照政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