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忙碌到安住——她在冥想中找到心的安處
今天,我們要分享一個充滿熱情與溫度的故事。主角是一位在第一線服務的照服員,每天面對著高壓與挑戰,卻依然保有陽光般溫暖的熱忱。讓我們一起看看,國衛院鍾老師與AIZen合作的線上冥想研究課程如何為她的生活注入一股安定的力量,讓她在忙碌的照護工作中,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喜悅。
「我以前以為,只要努力、積極、把事情做到最好,一切就會好起來。但後來才發現,真正需要努力的,是讓心靜下來。」
她的日子總是在「別人的需要」與「自己的壓力」之間拉扯。面對繁重的工作、主管支持不足、個案狀況惡化等挑戰,她坦言:「有時真的會覺得無力,想幫卻幫不上力。」
💫 一場與自己對話的旅程
是什麼讓她決定報名這次的冥想課程呢?原來,她先前就曾參加過國衛院的課程並受益良多,加上自己本來就對「正念冥想」充滿興趣,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。
不過,她也曾懷疑:「線上課真的有用嗎?沒有現場那種安全的氛圍,會不會很容易被打斷?」沒想到,課程循序漸進、指令清晰,加上老師的引導聲音「很溫柔、很有力量」,讓她在家中也能慢慢靜下心來。
🌬️ 從呼吸開始,找回安穩的節奏
一開始的「腹式呼吸」練習,讓她意識到自己原本的呼吸方式一直是「鼻吸口吐」,這次要改成「舌頂上顎、鼻吸鼻吐」還真得重新適應。「但當我慢慢練習到能專注在呼吸時,會有一種整個人都鬆下來的感覺。」
她笑著說:「老師說要『身體可以忙,但心不要忙』,這句話我特別有感。以前我總是急著完成任務,現在學會讓心先穩住,一次只做一件事。」
💡 工作卡關了?也許你需要的是「跳出框框」!
課程中最讓她印象深刻的,是「轉念」的練習。老師用「老婆婆與少女」的視覺圖和「九宮格連線」遊戲,提醒大家:「換個角度,就能看到不同的世界。」
她說:「我以前真的很執著,總想在框框裡解決問題。後來才發現,當你跳出框架去看,反而會更客觀,事情也會更順利。」
這樣的心態轉變,也改變了她的工作方式。她回憶起曾遇過一對情緒負面的長輩,一度讓她想放棄。「那段時間我每天上工前都祈禱,祝福他們、也祝福自己。」結果關係真的改善了,甚至還成功替另一位長輩爭取到服務資源。她笑著說:「當你轉念時,不只是事情變順利,連心都變柔軟了。」
💖 感恩讓心變柔軟,放下讓心變自在
課程後半談到「感恩與放下」,更讓她深受觸動。「我本來每天都有寫善行日記的習慣,這次又回到感恩練習,讓我重新看見那些原本覺得不好的事情,其實都是讓自己成長的機會。」
她說:「當你能感恩時,心就會變柔軟;當心柔軟了,就比較能放下。」對她而言,「專注、轉念、感恩、放下」這四個練習其實是一條路——「要先學會專注,才能轉念;透過感恩,才能真的放下。」
🌙 一次深呼吸,讓疲憊的心回家
在照顧工作裡,她最常運用的,就是「轉念」與「深呼吸」。當長輩情緒失控時,她不再硬碰硬,而是提醒自己:「他生病了,不是故意的。」幾次深呼吸後,情緒就慢慢沉澱,「這樣,我能繼續微笑地面對下一件事。」
她笑說:「冥想真的能讓疲勞變輕。每次練習完,整個人都鬆下來,好像壓力指數也降下來了。」
🌿 冥想後的改變:心更靜了,疲勞也煙消雲散!
當被問到課程最大的收穫時,她開心地說:「心,變得更平靜了!」她描述那種感覺:「就像心安住下來了,能好好與自己內在相處,是一種很棒的體驗。」
這份平靜的力量,也展現在她高壓的工作中。面對突如其來的情緒,她能當下放下,不讓負能量影響後續服務。身體的疲勞也得到了釋放。她分享:「工作結束後沖個澡,再來一段靜心冥想,整個人會徹底『鬆掉』,疲勞感很快下降,壓力也跟著降低。」
🌸 給夥伴們的悄悄話
訪談最後,她給了我們許多真誠的回饋。她非常肯定老師「明確的指令」與「循序漸進」的引導,覺得自己一步步被帶往更深層的平靜。課程結束後,她仍持續透過 AIZen 線上平台練習,她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實體的團體共修,「團體的力量很重要,有人一起練,會更有動力!」
對她而言,冥想不是一堂課,而是一種生活的修煉。「我覺得自己更平靜、更能安住當下。只要心靜下來,就能跟自己內在的小孩在一起,真的很幸福。」

🪷 採訪後記|聽見一顆願意安住的心
她的語氣溫柔,卻帶著一種篤定的力量。那不是來自順遂的人生,而是歷經壓力、無力與疲憊後,慢慢培養出的「安定」。
我們特別感受到她談到「轉念」時眼神的光——那是一種經歷過照顧現場的混亂與無奈後,仍選擇溫柔以對的光。從「一次只做一件事」到「感恩讓心變柔軟」,她的故事提醒我們:冥想不只是靜坐,更是一種與生命對話的方式。
她說:「當我靜下來,就能跟自己內在的小孩在一起。」那句話久久迴盪在我們心裡。原來,平靜不是逃避現實,而是讓心回到能擁抱一切的地方。
或許,這正是冥想帶給每個人的禮物——當我們願意停下腳步,世界也會跟著柔軟下來。
相關閱讀
返回週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