🌿
從化療陰霾到心靈光亮 —「揭喜」的冥想旅程
每一個走過生命風雨的人,心中都藏著一段無聲的勇氣。「揭喜」,一位在住宿型長照機構服務的臨床護理師,同時也是走過癌症治療、如今積極陪伴病友的公益志工。她的故事,是一場從
「照顧他人」
到
「學會照顧自己」
的溫柔覺醒。
「揭喜」小檔案
為什麼叫「揭喜」?
揭開的揭、喜歡的喜,這是自詡我的第二人生要邁向開心的每一天,拋開第一人生的事事求完美與壓抑!
💫
當照顧成為壓力,也是一種愛的試煉
在工作中,「揭喜」每天面對的是身心俱疲的長輩,有人情緒不穩,有人拒絕配合,還有人在病痛中迷失方向。她微笑著說:「雖然我們只有四十幾床,但每一位長輩都像一面鏡子,讓我看見自己的耐心、界線與同理。」
然而,她坦承,在長時間的照顧與忙碌中,自己也曾陷入焦慮與疲倦。「我也是一個病友,罹癌九年了。雖然康復,但那份不安、害怕復發的感覺,從沒真正離開過。」
🧘♀️
冥想──讓恐懼靜下來的力量
「揭喜」說,起初對線上冥想課沒有太多期待,以為只是像 YouTube 那樣播放音樂、聽聽講座。但在國衛院的AIZen冥想課裡,她第一次真正理解什麼是
「練習」
。
「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教的舌頭頂上顎。」她笑著回憶,「原來這麼小的細節,竟能讓呼吸變得這麼順。」
她提到自己因癌症手術留下二十公分的腹部疤痕,復原後長期呼吸不順,但透過每天的腹式呼吸練習,她慢慢找回身體的柔軟與節奏。
「那種感覺就像橡皮筋,越練越開。當呼吸順了,情緒也就鬆了。」
🌸
從「轉念」到「感恩」,學會放過自己
轉念的練習
在課程的第二週,老師用「老婦與少女」的圖像,談「轉念」的練習。「揭喜」深有感觸:「我們常被自己的價值觀綁住,覺得別人怎麼可以那樣?但當我學會以好奇心去理解對方,就不再那麼容易生氣。」
她把這份學習帶進照護現場——當面對脾氣不好的長輩時,她不再只是「忍耐」,而是試著理解:「他為什麼會這樣?他經歷了什麼?」
她微笑著說:「當你換個角度看,就像課堂那張圖一樣,世界會變得不一樣。」
感恩的力量
到了後段課程的「感恩」主題,她說那是最觸動她的部分:「感恩是一種力量。從感恩長輩今天平安,到感恩自己還能照顧別人,每一件小事都讓心變得溫柔。」
寫感恩日記的習慣,起初困難,但漸漸變成一種日常的喜悅。「看到綠燈我也感恩!」她笑著說,「這些小小的快樂,讓我不再那麼容易煩躁。」
🌙
最意外的收穫:用冥想練習重新找回平衡
然而,這五週課程帶給「揭喜」最意外的禮物,是讓她在長期受眩暈困擾的經驗中,找到新的應對方式。
「那種暈眩很折磨人,」她描述道,「身體明明很累、很想睡,但一躺下就天旋地轉,接著就是噁心想吐。」
過去,她只能立刻服藥,但伴隨而來的是更多的焦慮——擔心藥物影響睡眠、擔心耽誤隔天的工作。
接觸AIZen冥想後,當眩暈再次發作時,她決定嘗試不一樣的方法。
「我開始專注在我的呼吸上。」她發現,透過專注呼吸,她竟然可以安然度過那段最難過的時期,並且「成功地」讓自己躺下睡著。
「這是我很大、很意外的收穫!」「揭喜」開心地說。對揭喜而言,冥想成為了一種幫助她放鬆與安定心緒的方式,也讓她在生活中更能掌握自我節奏。
🌈
給生命一層溫柔的保護膜
「揭喜」形容:「冥想就像塗了一層保護膜,生活中的壓力還在,但它不再那麼刺痛。」
她也特別感謝線上互動的學員們:「大家都很真誠地分享,讓我感受到群體的力量。」
唯一的建議是:「如果 AIZen 平台能有更即時的回饋,像遊戲一樣有小小獎勵,會更有動力!」
如今課程結束後,她仍會在等車、等飛機時靜靜坐下,做幾分鐘呼吸冥想。「雖然不一定每天,但它已經在我心裡留下一盞燈,提醒我——
無論多忙,都要回到呼吸
。」
💖
一場從身體到心靈的療癒之旅
訪談最後,「揭喜」深深地說:「我真的很感謝這個課程。它讓我重新學會安靜,也讓我在照顧別人的同時,懂得照顧自己。希望未來有更多人能認識這個方法,因為每個人都值得被療癒。」
🪷
採訪後記
在整場訪談中,「揭喜」的語氣溫柔而堅定。她談及病痛,沒有哀嘆; 說到照顧,充滿感恩。那份從生命深處流出的平靜,正是冥想帶來的真實力量。
我們看見的不僅是一位護理師的故事,而是一顆在歷經苦難後依然選擇光亮的心。
正如她所說:「冥想讓我重新與自己和好,也讓我在照顧別人時,不再遺忘自己。」
這份體悟,或許正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一堂課——在呼吸之間,與自己相遇。
相關閱讀
國衛院冥想介入計畫記實:60位夥伴的一場心靈旅程
冥想的10大科學實證好處
從焦躁到平靜:一場與自己和解的旅程
快樂藏在呼吸裡:一位學員的靜心之旅
一念轉彎,看見生命的晴天:專訪國衛院冥想課程老師陳映而教授
人物專訪|AIZen 總經理房美華:用專注與科技,讓冥想走進日常
返回週報